从手工生产走向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本报讯7月上旬,山西新和设备有限公司太谷分公司采用美国先进的铸造技术上马的铁模覆砂生产,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过去以“傻大黑粗”为代名词的太谷玛钢产业,正式告别手工生产,开始向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迈进。
玛钢铸造在太谷县发展20多年来,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目前,全县有铸造企业126家,年生产能力50万吨,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50%左右。创造效益的同时,玛钢产业污染重、耗能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能小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太谷县干部群众的一块“心病”。
去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确立了“全力打造新型加工业大县”的发展思路,组织全县玛钢企业开展二次创业,对玛钢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革命。他们与中国铸造协会、华东铸造协会等“国字号”行业组织建立密切联系,多次组织企业到国外及东南沿海考察学习,积极参加国内外的铸造产业博览会、交易会、研讨会,组织引导企业向国际上最先进的铸造技术靠拢。同时对全县铸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全方位、多形式的培训,使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此基础上,县里又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创新的政策。去年建起铸造业协会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明确规定凡立项建设自动化生产线的玛钢铸造企业,可在贷款利息、占用土地等方面享受优惠。今年,他们又出台节能降耗公平税负的试行办法,进一步鼓励铸造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耗,提高经营效益。县里还对获得省知名品牌、全国著名品牌和全国免检产品的企业给予不同金额的重奖。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新和机械有限公司铸造业太谷分公司投资600余万元,引进两条采用美国先进铸造技术的铁模覆砂生产线,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从根本上净化了生产环境,铁水的利用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80%,成品率则提高到95%以上。永星铸造有限公司建起4条铁模覆砂生产线,20名技术工人替代了过去的200名劳力。其他企业也纷纷上马技改工程,全县铸造业二次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仅上半年就投入资金1亿多元。